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青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
用火热实践传承文化薪火
深入基层一线
走进社会课堂
在“学、讲、研、践”中
读懂省情社情民情
在知行合一中
锤炼过硬本领
深刻感悟“两个结合”的真理力量
深入践行“文化使命”的青春担当
“江右书院甲天下”
本期让我们沿着
“书院”文化主线路
一起走近江西书院文化
走进流动的中华思想史
触摸中国文脉跳动的脉搏
从精神殿堂的深厚土壤中
汲取古老智慧与现代价值交融的养分
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薪火
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传统美德
努力成为
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月上旬,江西师范大学书院文化分队来到九江市庐山市白鹿洞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为期3天的沉浸式研学中,队员们开展了实地参观、经典诵读、走访调研、专题讲座、微课创作等多项活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者,白鹿洞书院所蕴含的尊师重道、问道求真、经世致用、立德树人等精神,跨越时空而魅力永恒,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校党委书记朱小理在思政微课上勉励队员们,要溯源固本,从书院文化中厚植文化自信之根,希望大家知行合一,进一步学习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接下来,实践队走进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鹅湖书院等场馆,开展江西书院文化系列走访调研活动。
7月2日,井冈山大学“书院薪火·教启新程”社会实践团来到白鹭洲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白鹭洲书院道心堂内,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以“庐陵文化传承与青年成长”为主题,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微课。他从庐陵文化所蕴含的忠贞爱国、经世致用、勇于创新特点谈起,要求同学们通过“沉浸式”调查研究,用心用情去感悟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希望大家面对时代发展潮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从学习中增长知识,从实践中提升本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井大学子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创新,努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6月25日至27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江清水 廉韵陶风”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九江,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追寻红色印记,厚植廉洁基因。”在白鹿洞书院朱熹讲学的礼圣门前,队员们倾情演绎自编自导的廉洁主题情景剧《诫勉风云》,有机融合了“言行必信,表里如一”的古训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青砖黛瓦间,穿越时空的廉洁对话引发大家强烈的共鸣。在书院讲堂,“廉洁建设路径”主题辩论赛激烈展开。双方围绕“制度笼子”与“文化润土”的辩证关系深入交锋,最终达成共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制度刚性与道德浸润双轮驱动,方能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在“走、听、演、思、悟”多元学习模式中,实践队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廉政课堂”,队员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党性修养,通过深化廉洁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注入“廉动力”。
6月28日至7月1日,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兴国县潋江书院,探访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潋江书院始建于1501年,既是江西现存最完整的古书院之一,又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兴国的重要革命活动场所。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凝视记录,用心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上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久久回响。大家还走访了毛泽东故居,从一砖一瓦中感受伟人的革命情怀。
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交相辉映,让同学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理解。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要当好红色传人,讲好中国故事,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6月26日至30日,上饶师范学院响应暑期“文化赣鄱行”,举行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活动。
队员们从信江书院启程,齐声诵读《朱子家训》经典箴言,感悟“正衣冠、明责任、修德行”的教化智慧;转赴铅山鹅湖书院,在朱陆“千古一辩”的历史现场,体味学术争鸣与“和而不同”的思想魅力。走进叠山书院,队员们追思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忠烈气节,还专程前往方志敏纪念馆,瞻仰《可爱的中国》手稿,从“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铿锵誓言中汲取精神滋养。来到朱熹祖籍地婺源,队员们沉浸于紫阳书院的浓郁书香,诵读文公庙楹联,探访其父朱松故居,感受家风对理学传承的深远影响。学校朱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胡荣明老师结合白鹿洞书院《揭示碑》和鹅湖书院《陆象山先生白鹿洞书院义利章讲义碑》的现场释读,向队员们阐述了活化利用书院碑刻的具体方法与可行路径。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使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长了文化知识,坚定了文化自信。
6月27日,江西服装学院时尚红社会实践队走进白鹿洞书院,以“探寻江西书院文化”为主题,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白鹿洞书院见证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变迁。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等标志性建筑,深入了解书院的空间布局与象征意义。从唐代李渤养鹿隐居到宋代朱熹重建并订立学规,成员们边走边思,深刻感受到古代教育的精神内核与书院文化的厚重积淀,进一步理解了书院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意义。
在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雕像前,队员们围绕《爱莲说》与《白鹿洞书院揭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大家围绕“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理想与“博学笃行”的治学态度,探讨其对当代青年成长的现实启示。
队员们表示,通过实地探访,不仅深入了解了书院“明伦”“笃行”的教育理念,更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未来,大家将积极传承书院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江西书院文化“活起来”,让古老智慧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7月7日,南昌师范学院组织书院文化分队走进白鹿洞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走进白鹿洞书院,实践队依次参观了棂星门、明伦堂、御书阁、延宾馆和文汇堂五大院落,聆听了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历史故事,感悟“修身明德、服务家国”以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问之道。在御书阁,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心学”思想,激发了队员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延宾馆,师生共同学习胡居仁“仁爱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体会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人格塑造和精神引领。
在文汇堂,学院党委书记王金平结合书院文化和育人使命,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建议,年轻人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勇担时代使命;要德行为先、学以致用,做品德高尚、温暖有光的人,把所学应用于实践;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自觉将青春奋斗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书院,不仅是静止的历史遗迹,更是承载着千年教育智慧的文化坐标。近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组织教育学院师范生前往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和豫章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白鹿洞书院里,实践队师生围绕“为何而教、为谁而育”的时代命题,联合策划拍摄主题视频《敬义之间:一场穿越八百年的教育诘问》,通过当代表达与古人“对话”,探寻传统师道精神与当代师范教育的内在契合。走进鹅湖书院,队员们分组策划“鹅湖问学”情境式辩论,化身“朱门”与“陆门”门人,围绕“为学之道重在尊德性还是道问学”展开思想交锋。白鹭洲书院内,队员们协助红领巾讲解员优化解说稿、打磨讲解逻辑、开展模拟演练,通过“师徒协作”,提升讲解内容的文化厚度与表达张力。来到豫章书院新址建设现场,队员们围绕“修旧如旧、古今融合”的规划理念,开展“传统书院的当代表达”专题研讨。
队员们在古建碑刻间重温传统,在行走问学中凝练信念,于“书院文化”中汲取“师道担当”的养分,也在一问一答间,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考根植于心。在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同学们得以在沉浸中体悟信仰之真,在行走中锚定育人之责,在思辨中坚定担当之魂。
7月7日至9日,豫章师范学院组织“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书院文化实践活动队,赴上饶市鹅湖书院、信江书院与叠山书院开展沉浸式学习。
在鹅湖书院,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鹅湖之会”的典故,遥想朱熹与陆九渊思想交锋的精彩;围绕“为学之方,治学之道”“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利弊”等议题,模拟“鹅湖之会”历史场景展开论辩。在叠山书院,队员们探究书院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关系,从建筑风格、布局等方面入手,挖掘“叠山精神”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对谢枋得诗文、事迹的研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探讨对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身临其境的“学、讲、研、践”,队员们零距离感知了书院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了对赣鄱文化独特内涵与时代价值的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可谓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今年暑期,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溯源白鹿”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拜师礼承古训、拓印传技艺、古今对话悟新思”为主线,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晨曦初露,实践队员身着传统服饰齐聚棂星门,一同走过状元桥,穿过礼圣门,来到礼圣殿前举行拜师礼。“拓印时力度要均匀,要拿得起放得下,就像我们做人一样”,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细心拓印碑文,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印记,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厚重。
静坐明伦堂,带队老师李张凤以“《揭示》中的笃行与思政中的实践”为题,剖析古代学子如何将儒家经典中的道德规范融入日常言行,生动诠释“笃行”中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当拜师礼的肃穆、拓印的匠心、百家画的活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慧碰撞,我们正在书写‘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时代答卷。”千年古韵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根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7月10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书院文化分队,前往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盛誉的白鹿洞书院开展了一场书院文化研学之旅。
先圣殿内,全体师生衣冠肃整,神情肃穆,以传统祭学仪礼致敬先贤。明伦堂里,大家静静聆听专题讲座,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感悟《白鹿洞书院揭示》这份诞生于八百年前的学规所蕴含的治学理念、道德准则以及精神内涵。
从朱子祠到紫阳书院,从碑廊到鹿洞,从正学之门到贯道溪,每一副楹联、每一方碑刻、每一处亭阁,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成为鲜活的教材,让师生们从中汲取古老智慧与现代价值交融的养分,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薪火,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传统美德,努力成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月4日,白鹿洞书院迎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守红心”青年实践队的师生,学校“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就此展开。
参观棂星门、礼圣殿、朱子祠,学习《白鹿洞书院揭示》,师生们实地感悟崇文尚学、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书院文化。在明伦堂,学院党委书记张春晓作《以学、问、思、辨、行,书写交通强国的青春答卷》思政课现场教学,向同学们阐释了朱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之道,并将其与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勉励大家要传承发扬“铺路石”精神,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队员们深入文会堂、延宾馆、状元桥等地,还穿上汉服,行祭孔礼、拜师礼,感受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通过沉浸式讲解与场景化教学,大家表示要以“博学”增知识、以“审问”长才干、以“慎思”定方向、以“明辨”守界线、以“笃行”立远志,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努力书写好交通强国的青春答卷。
今年暑假,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以“探寻开放江西的文化基因”为主题,组织师生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践队行走赣鄱大地,探访千年书院,从青砖黛瓦、书香墨韵间找寻“知行合一”的开放密码。
在白鹭洲书院,“红砖”思政实践分队参观文天祥苦读的道心堂、欧阳修讲学的明德堂,还将二十四节气与庐陵漆画结合,组织了“漆扇绘节气”活动,吸引上百名游客参与。在叠山书院桂花园,“果桑”思政实践分队队员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弋阳腔,将《可爱的中国》选段编入戏曲唱词,奏响一曲文化传承的青春乐章。
在“从文化自信到开放自强”专题研讨中,各实践队从白鹭洲书院“通商惠工”的治世理念,到叠山书院“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展开学术对话,以学术研讨深化文化理解,用头脑风暴激活传统智慧,借书院文化拓展实践维度,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近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师生兵分多路,赴各地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7月11日,“小水滴”实践队以“鹭洲问道:书院弦歌的青春回响”为主题,携吉安市吉州区北门街道北门社区20余名儿童走进白鹭洲书院,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教学、访谈式调研等形式,在寓教于乐中感悟文化精髓,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书院研学活动。
吉安市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白鹭洲书院负责人赖路明围绕书院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大家进行深入交流,深情寄语:“希望你们能从书院的一砖一瓦中读懂先贤‘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体会‘忠孝节义’的家国情怀。”
“小桑叶”实践队赴吉安市永新县,深入考察莲洲、秀水两座书院,详细了解历史沿革与功能演变,通过典籍研读与功能空间体验,厘清文脉传承机制。同时,聚焦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积极探索“书院+”模式,立足书院传统文化研习、红色主题教育及休闲阅读等公共服务职能,开展常态化防溺水教育、“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宣讲会及暑期作业辅导等活动,举办莲洲主题手作展及非遗竹编扇技艺传习班,并在秀水书院开展非遗漆扇制作、“共绘和美家乡 同创日永月新”主题手绘折扇及3米长卷集体绘制活动。
7月18日,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赴九江白鹿洞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寻访。
明伦堂前,实践队队员身着汉服,专注聆听书院传承千年的育人至理,重点研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箴言,沉浸式感悟书院格物穷理、躬行实践的严谨治学态度。
大家立足新时代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去学习、领悟,纷纷表示要将书院文化修身明理、知行合一的核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发扬“电力铁军”精神,以修身立志、强国有我的自觉担当,奋力书写无愧先贤、不负时代的青春新篇章,为中国式电力发展贡献青春能量。
近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春筑梦”社会实践服务队以“书院”文化为主线,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欧阳修纪念馆,队员们沉浸式感受一代文豪的文学成就与家国情怀;在豫章书院,细细品读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学术传统;在白鹭洲书院,体悟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在南昌孺子书房,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卢丽丽结合《滕王阁序》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讲述“孺子书房”的由来,以及南昌市打造“书香洪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惠民化的生动实践,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现场思政课。
队员们边学习边实践,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书院故事,向社区青少年介绍江西书院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分享书院研学感悟。此外,大家还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让“江右书院甲天下”的魅力传播更广,让书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身着长衫、头戴儒巾,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红青”实践队队员们近日在白鹿洞书院开展“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青砖灰瓦、脉脉书香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知行合一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明伦堂,指导老师生动讲述朱熹讲学故事,解析“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治学精髓。队员们齐声诵读《白鹿洞书院揭示》,感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承载的儒家教育理念与修身治学之道。大家换上传统书童服饰,行教礼、诵经典,亲身体验“白鹿六艺”,领悟尊师重道与礼仪文化的厚重内涵。
调研小组围绕“书院文化保护传承”热烈座谈,学院“强国之声”宣讲团成员创新融合书院文化精髓与文化强国建设,开展别开生面的主题宣讲,用生动案例诠释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新时代的青春思辨在古老书院中回响。
近期,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社会实践队赴阳明书院和白鹭洲书院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从千年文脉中汲取育人力量。
来到阳明书院,学前教育学院“小柚子”实践队成员依次参观了阳明心学展区、赣鄱非遗文化长廊等特色区域,深入了解阳明心学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脉络。队员们学以致用,化身“文化小讲师”开展教学实践,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讲解传统文化,通过生动的图画和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良知”“立志”的内涵。
在白鹭洲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共同携手,以“学、讲、研、践”多元形式,共同探寻书院文化脉络,在墨香中触摸庐陵文化的脉搏。队员们展开宣讲,重温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等庐陵先贤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贡献,感悟他们胸怀天下、忠义节烈、经时济世的精神和风范,继承、弘扬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