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江西省美术馆、湖南美术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院承办的红色主题性版画专题研讨会于湖南美术馆举行。此次研讨会基于“峥嵘印迹——红色经典全国版画作品展”(巡展·长沙站)展开了关于红色经典文化在版画艺术中如何传承与创新的讨论。
江西省美术馆副馆长雷晨:这次展览与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江西省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的默契配合,是两家美术馆一次高质量的合作尝试,为今后更加深入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峥嵘印迹——红色经典全国版画作品展”巡展最后一站来到湖南长沙可谓意义非凡。赣湘两地在革命历史文化中渊源深厚,紧密交织,同在新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这也是我们将巡展落在湖南的作为收官的重要原因,两地既有版画前辈留下的经典作品,又有丰富的在地创作素材,这一主题可以说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艺术资源财富。
湖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李小山:湖南美术出版社在近些年来出版过与红色主题相关的出版书籍,诸如《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明朗的天》《中国抗战版画选集》《寒凝大地》《春华秋实-新中国版画》等主题性版画书籍,通过一系列的学术出版完成对红色主题性版画的脉络梳理,红色主题性版画创作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渊源,内部发展与对外交流,都影响新中国的版画创作。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卢雨:作为一名在湖南工作的江西人,很高兴在长沙看到来自家乡江西的展览。我的老家宜春版画历史悠久深厚,在版画史上拥有重要一席。江西版画有着独特的抒情的、诗意的审美特点。特别是陈祖煌老师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而彩拓版画也成为江西版画特色,具有生活特色和时代精神。近年来版画展览中江西的版画艺术家获得不错的成绩,形成了江西版画复苏和上升的面貌,江西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好本土的资源与优势,创作出具有本土特性的红色经典作品。
江西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程国亮:这次展览既可以看到创作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创作于2000年后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中呈现的版种丰富、多样。这次展览在湖南展出对江西版画有着特殊意义,两地在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联系。这次展览将两地的版画艺委会、版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延续了老一辈的传统,促进了两地版画创作的发展。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通过本次展览,江西省美术馆与湖南美术馆合力把版画界的大咖们邀请来湖南,也是对美术馆工作的一次历练。对于版画的交流活动,希望湖南版画界的权威能总结好、挖掘好、做好版画发展的研究思路,在恰当的时间、机会和兄弟省份做好交流与活动,为今后给艺术界、公众办更好的展览做筹备。
湖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文牧江:此次展览是一场版画的盛会,观众有机会得以近距离观看这些版画界的大咖们的优秀作品,首先离不开美术馆的平台。展览中有许多作品都是版画史上的经典作品,让湖南观众欣赏到经典作品,每一张都值得认真品读。这个展览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红色记忆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展现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
安徽美协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国琳:青年版画家的作品做的很不错,如何让学院版画和社会版画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学院版画家在中西交流上功底深厚,如何融进主题性版画队伍,让主题性版画在学术上有更大突破,这是我对青年版画艺术家的期待。
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促会版画院副院长、研究员、贵州版画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曹琼德:这个展览在贵州巡展时我也参加过,但今天再度参加,发现展览的叙事与呈现又有了新提升,从而有了新的感受。我在展览中看到不少青年作者运用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与技法为主题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促会版画院研究员、广西艺术学院终身教授雷务武:提到版画主题性历史题材,湖南、江西两地的版画艺术家们极有凝聚力。他们因为独特地域历史的浸润,拥有着一些共同的创作情感,老一辈艺术家可贵的、真诚的创作态度,是青年版画创作者无论如何变换画面内容,都该坚持的事。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驻会副主席邝明惠:作为一名来自四川地区艺术工作者,聊到红色主题性创作自然是再亲切不过,这片热土上诞生过李少言、李焕民等著名的艺术家,为后辈的年轻版画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例,希望今后加强区域联动,给主题性版画的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湖南美术馆副馆长、湖南省美协策展委员会主任孙婵:江西省美术馆策划的本次展览,从展览叙事到展陈设计都非常清晰,令人赞赏有加。他们的专业态度、执行能力值得我们学习。湖南近几年的版画成果逐渐突出,得益于在座的几位老师的引领,人才的聚集与培养带动了创作的进步。赣、湘两地的文化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各有特点,两地多元化的版画本体语言探索,将是红色主题性版画尝试的方向。
湖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林军:我这几年一直在做与红色主题相关的创作。因为我来自株洲,了解这里的文化,亲历了这个城市的变化。株洲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其高铁的迅速发展折射出中国铁路发展的百年变化,尤其是高铁给中国带来的迅速变化。在创作中因为原本从事设计,于是从设计的视角进入,在红色主题性创作方向上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肖健:湖南省常宁市有十几位作者专程赶到长沙观看这个展览,感受非常震撼,老师们的作品富有力量,令人感动。常宁版画是一个经常进行红色主题性创作的版画群体,作者有将近200余人。看到这个展览以后,我决定要坚持把红色主题创作搞下去。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促会版画院研究员、鲁迅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李宝泉:红色主题性创作于我而言是非常亲切的。一是因为成长环境中有地缘上的红色经典历史。二是我个人曾经做过红色经典项目。艺术创作的历史上出现过红色经典题材的高峰,尤其是版画。应该深入思考,我们理解的红色经典和历史上的红色经典是否有区别,这是版画人的新课题。
中国文促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促会版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陈超: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有时代内涵。传承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个展览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再深层次探索与挖掘。新的时代赋予了红色主题新的意义,我们这代人乃至下代人将延续这一主题,而这个经典会成为我们中国美术的经典。
链接地址:http://www.news.cn/shuhua/20231129/66242e5fc3974e20b1cc75e62d03107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