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齐美煜 实习生闵鹏霖)当体育遇上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北京冬奥会,不但是一项体育赛事,也是一项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大会。
2月9日,北京冬奥会北欧两项赛事在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拉开帷幕。作为首位征战该项目的中国选手,21岁的中国小将赵嘉文顺利完赛,并最终排名第43,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新突破。这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其中就有江西师范大学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
▲赵嘉文在专项机能测试中。图片由郭鹏程提供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成立,是我国专门致力于科技助力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专业实验室之一。“受自然环境影响,我国开展冬季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等地区,冰雪运动具有鲜明的‘冰强雪弱’特征。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及‘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为我们体育人创造了自我发展的良好契机和空间。”说起此次助力北京冬奥会,实验室主任郭鹏程教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北欧两项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既要求运动员有越野滑雪的专项力量和耐力,还要求有跳台滑雪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跳跃能力。”郭鹏程介绍,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实验室科研团队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签署了科研服务协议,为北欧两项国家队提供科研服务和保障。一方面,引入国际化专业团队和国际评价模式、标准,对北欧两项国家队的运动员进行专项机能测试与评价;另一方面,运用专项数字化监控系统及大数据分析,为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提供大量数据信息,严把训练质量,达到提升训练效率、转变训练观念的目的。
“通俗一点讲,传统选拔运动员,依赖教练的经验及日常观察。有了科技助力,选拔、训练运动员则显得更加精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好比是教练员另一双犀利的眼睛。”运动员出身的郭鹏程深知运动员和教练的需求。他不光采集数据,还会用体育语言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我在乌克兰读博期间,曾作为乌克兰体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员,为乌克兰国家皮划艇队出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这段服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竞技体育不单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要与科技深度融合。”
▲郭鹏程博士在冬奥会比赛场地 。图片由郭鹏程提供
近年来,郭鹏程和团队其他成员深入国家队备战训练一线,积极承担多项研究课题,以科技赋能体育。除了这次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北欧两项新突破,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他带领团队助力中国皮划艇队赢得了1金2银的好成绩。
在郭鹏程看来,体育与科技的融合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充满挑战。助力多场赛事,静心沉淀,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教练员运动员的需求,更体味到竞技体育的魅力。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奋战在科研赛道上的“运动员”。“有了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的科研经历积累,未来,我们将会把目光投向羽毛球运动。江西羽毛球运动底子很好,我们期许用自己的所学为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郭鹏程说。
链接地址:http://www.jxxw.com.cn/index.php/welcome/show_news?id=125169514&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