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底色出特色 增亮色展本色——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组合拳
新华网南昌1月25日电 江西师范大学以国家立德树人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研究生为中心,打出了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组合拳,亮真理底色,学科建设出专业特色,教学改革增时代亮色,社会调研展实践本色,大力培养新生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亮真理底色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简称“青马”)培养,设立“青马课题”,开办 “青马论坛”,举办“青马读书会”,编印《青马学刊》,开展“青马”品牌系列学术提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也使得“四个青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培养了新生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平台。
江西师范大学“四个青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来滋养青年研究生同学,同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青年的发展需要,坚持用通俗易懂的逻辑轨迹“连线”伟人、复原历史、碰撞思想、探寻真相,帮助青年厘清事物的常态与主流、摸清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准历史发展的必然轨迹,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开启通往马克思主义殿堂的青春之路。
此外,“四个青马”还坚持让研究生同学“了解国家、认识社会、提升素质”的教育目标,践行理论教化、价值导向和人格培育等多重使命,使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成为孕育思想、传播理论、培养人才的象牙塔。
学科建设出专业特色
江西师范大学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构建了“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科研平台”的学科建设机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等4个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搭建了5个高水平的学科平台。
同时,江西师范大学还引培结合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三年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并入选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学科强则专业强,师资队伍强则学生强。在一些专家看来,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高度决定了它是科研的高地、教学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教学改革增时代亮色
江西师范大学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江西师范大学着力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教学方式上,江西师范大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探索实践和大胆改革,综合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精心录制了在线公开课,高标准建设学位基础课程,多门课程入选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在教学管理上,江西师范大学强化研究生同学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考核上采取“平时考察+课程论文+课程学习答辩”的新形式,既注重平时学习的过程管理,又突出课程论文与课程学习答辩对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引导、督促与激励作用。
社会调研展实践本色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是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江西师范大学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同学活学活用,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举措,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同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结合起来,让青年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优势,就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等现实问题广泛开展研究,引导他们自觉走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
同时,注重内涵式发展,坚持理论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先后组织的井冈行、苏区行、重走长征路、红船精神行、兴赣调研行等活动中,江西师范大学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走出书斋、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用脚丈量土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用心体察民情,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实践性。江西师范大学还坚持课堂理论渗透和课外时空拓展相结合,引导研究生走出学校丰富实践体验,走进社会萃取真知灼见,走回课堂宣讲真情实感,基于问题、结合专业、实践反思,让研究生在参与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链接:http://www.jx.xinhuanet.com/2019-01/26/c_1124046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