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网】十九大江西上会记者寄语青年学生:顶起自己该顶起的一片天

更新时间:2017-11-15

坚守责任,自豪自信,爱岗敬业……十九大上会记者分享采访心得,还向青年学生发出了寄语!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陶望平 实习生 彭艳)11月13日,初冬时节,天空下着迷蒙细雨的南昌有些湿冷。但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图书馆的报告厅内,则洋溢着一派暖和的景象。

“上会记者讲十九大”报告交流活动走进江西师大。

“上会记者讲十九大”报告交流活动走进江西师大。(记者陶望平 摄)

当天下午,江西师大传播学院的学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图书馆的一处报告厅内。在这里,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学子,聆听了一场“上会记者讲十九大”报告交流活动。

报告交流活动的主角是江西广播电视台和江西日报社参加十九大报道的4名记者,他们分享了十九大采访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采访故事,并寄语青年学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顶起自己该顶起的一片天。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国华分享十九大采访心得。(记者陶望平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国华分享十九大采访心得。(记者陶望平 摄)

首先发言的是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国华。刘国华认为,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一次盛会,大会对新闻报道的要求非常高、也非常严。“去北京前,我们江西广播电视台就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抵达北京后,我们就抓紧搭建北京演播室。”

刘国华说,他们既要做好程序性报道,又要发掘江西代表团参加十九大报告分组审议等活动中的亮点报道,还要做好上中央台的报道工作,“我们是又拍又编,还要播发报道。”

刘国华直言,光靠江西广播电视台4位上会记者完成十九大的报道肯定不够,“我们和会外记者加强了协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了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最终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报道。”

在刘国华看来,他和他的同事能一起做好十九大的报道,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了坚守责任。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小辉则从自身、国家、江西、团队四个维度分享了他眼中别样的十九大。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小辉分享十九大采访心得

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小辉分享十九大采访心得。(记者陶望平 摄)

“十九大不只是我们国内记者参与报道,更是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广泛聚焦。能吸引这么多外媒的聚焦,不仅展现了十九大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张小辉直言,能作为一名上会记者参与十九大的报道,他感到很自豪。

11月18日上午,十九大举行开幕会,习近平同志在台上作十九大报告,每当讲到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消息时,“所有的党代表和我们记者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张小辉说,报告中讲到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他就有切身体会。

张小辉此前曾去江西的赣州采访,作为江西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赣州的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配备了一个小药箱,政府还点对点为每户贫困户安排了家庭医生,“这赶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应该说很不容易。”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张小辉对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加坚定了信心。

以前外界对江西的关注主要是红色,“因为我们江西是革命老区。”这一次,十九大江西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更是吸引了众多外媒的关注。“这些外媒关注的不再只是红色,还有江西的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等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江西的脱贫攻坚等工作。”张小辉坦称,在新的形势下革命老区江西展示出了新形象。

张小辉直言,电视采访播出涉及多个工种,是一个很注重团队协作的事情,“江西新闻联播每晚六点半开播,每到傍晚六点,江西台北京演播室内都是屏息凝气的安静。”张小辉回忆说,有一次,江西新闻联播马上就要开播了,傍晚6点10分还有一条节目在非线编辑机上制作,但他们沉着冷静,最终及时制作好了那条节目,赶上了新闻联播的播出。“真的,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团队,我对自己有信心,对团队也有信心,只要还没结束,就要坚持下去。”

江西师大学子听得认真,在做笔记。(记者陶望平 摄)

台下江西师大学子听得认真,正在做笔记。(记者陶望平 摄)

“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要对照十九大报告里的内容,仔细研读,自省自问,在学校里是不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张小辉最后寄语广大青年学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顶起自己该顶起的一片天。

链接:http://news.jxntv.cn/2017/1113/8729558.s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