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江西师大科技学院赴新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更新时间:2016-09-08

 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五通三同”精神,同时为引领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江西师大科技学院7月20日远赴新疆开展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暑期实践活动于近期圆满结束,期间得到学院领导李斌、程春泉、赖经洪等人的多次慰问,实践队成员也在此实践之行中,得到不少当地人的帮忙,收获不少,感悟颇深。

 实践队前往“一带一路”游牧文化传承地——阿勒泰,探寻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与其传承方式。实践队寻觅着传统戏曲之声来到了阿拉哈克湿地公园,此时正是当地政府组织的戏曲汇演——阿勒泰“金山之夜”秦腔专场。在欣赏完秦腔戏曲表演后,实践队来到后台,与秦腔专场主策划人林金华先生就秦腔艺术形态、内容及如何传承这一最古老的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采访和交流,并且与部分戏曲演唱者进行了学习及交谈,旨在体会这传统艺术的精髓。实践队对如何传承古老戏曲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实践队紧抓“一带一路”传统文化的命脉,来到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进行考察。在非遗保护中心,玛依拉主任向我们介绍,截至目前,阿勒泰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5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50项、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44项;她同时就如何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及她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感想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并为我们提供了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文化遗产日”的活动照片,为我们课题报告撰写提供大量资源与素材。

 实践队秉承发扬好“丝路精神”这一理念,返回乌鲁木齐对民街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探寻古丝绸之物文化足迹。在参观完博物馆内进千件文物时,实践队停留在《张骞出使西域图》前驻留,凝望沉思,重回古丝路,感受“一带一路”的洗礼。这一实地考察不仅促使实践队勤思勤想,更收获了对丝绸之物文化、服饰等的直观理解,提高课题组织的实时性,对后期撰写实践成果报告及创造提供了帮助。

 据悉,在以“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为课题的实践调研圆满结束之时,实践队对“一带一路”、“丝路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传承“丝路精神”及“五通三通”精神时,更应发扬大学生的优良特质,积极参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之行;同时,更应秉承以“持中秉正,知行合一”这一院训为宗旨的育人目标,且行且思考,专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专注“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征程。(程凌云)

链接:http://jx.ifeng.com/a/20160906/4947324_0.s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