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湖讲坛】 杨焕明院士纵论“基因组学和人类/生物学的未来”

更新时间:2013-05-13







 

    5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教授应我校邀请,做客我校第二十期“瑶湖讲坛”,在瑶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作了题为“基因组学和人类/生物学的未来”的精彩报告。
    校长梅国平在副校长涂宗财及党(校)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在知行楼第二接待室会见了杨焕明一行。梅国平代表学校对杨焕明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双方就科学和生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报告由涂宗财主持,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及其他学院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杨院士的报告首先阐释了“生命是序列”的内在涵义,介绍基因组二代与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基因组学研究,并展望随着第四代、第五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生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报告谈到,目前全球47.5%的测序工作由华大基因(BGI)完成,中国已成为测序强国(Science语),华大旋风席卷全球(Nature语)。杨院士认为,基因组学研究正朝着“基因组学化”方向发展,生物学的未来呈现出大科学、大数据、大平台、大合作的局面,人类世界将进入“数码世界”与“大数据时代”;未来的世界,自然界的每个物种乃至每一个体,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基因组测序。杨院士的报告,从水稻、大熊猫的基因组研究,谈到家蚕、玉米、黄豆,再到濒危动植物,甚至谈到已灭绝生物的复活;从动物克隆,谈到合成细胞及虚拟细胞,再到单基因疾病与肿瘤组学,将基因组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立体展现在听众面前,极大地拓展了在座师生的思维空间。报告结束后,杨焕明院士还就师生现场提出的科学伦理及大学生发展等问题给予详细而精妙的解答,赢得全场师生长时间热烈掌声。
    涂宗财引用“Best of the best”(最好中的最好)一语对杨院士的报告作了高度评价。
    杨焕明院士是我国著名基因组学家,现为北京华大基因理事长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印度和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带领团队创建了“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领衔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我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基因组学规模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走向了世界,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文/生命科学学院 刘 毅 图/董江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