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副省长莅校视察 要求我校"鄱阳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特色

更新时间:2009-10-30

  10月30日,省政府副省长孙刚于百忙之中莅临我校,专程听取学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的工作汇报。他要求我校的创新平台建设应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基础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等五方面原则,进一步加强工作,努力打造出全国特色。
  校党委书记、校长傅修延,校纪委书记何小平,副校长曹达忠、徐耀耀、赵明、廖维林,校长助理熊大冶、汤赛南、总会计师童颖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林珲出席了汇报会。
  孙刚强调,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转变。我省计划到2012年,每年投入一个亿,共安排3个亿的资金,用于三个“十”,即十个研究平台、十个研究中心及十个重点学科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建设。孙刚指出,江西师范大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的研究起步较前,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具有其它高校所不能比及的特色。特别是在傅修延同志的主持下,对鄱阳湖研究的系列理念已经成为了政府的决策,下一步,就是要把决策转变成为我们的实践。而这个转变的过程又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所以,江西师大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它与省委、省政府的宏观决策是十分吻合的。
  如何进一步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孙刚指示我校重点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足功夫,争取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特色。一是综合性。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研究与产业、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管理、生态与环境的结合,体现广泛的视野;二是开放性。平台建设不仅要向校内的不同学科、不同院系间开放,而且要向全省其它院校、院所的相关研究机构开放,尤其要向全世界的大湖泊研究机构开放,共享信息,共同研究;三是基础性。应立足搭建一个基础性平台,再由此打造出若干个专业平台和专业品牌;四是创新性。要始终运用先进的思维、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方法、先进的工具,来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平台建设;五是操作性。平台建设遵循"能用、管用"的原则,可以"急用先建、急用先研,实用先建、实用先研",体现出灵活的可操作性。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晓玲从创新平台建设的意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服务能力等方面,汇报了学校"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的工作。
  汇报会结束后,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孙刚饶有兴致地欣赏了由我校音乐学院创作、排演的大型交响音画《十送红军》,并上台与参演师生一一握手问候,对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文/胡 弢 图/董江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