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评价”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

更新时间:2025-05-20

□周利生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则:“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四个评价”的系统提出,指明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方向和制度遵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由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青教授著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一书,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四个评价”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是一部构建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的佳作。


      据了解,该书作者从2019年开始尝试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改革,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必要性、理论渊源、现状调查、影响因素以及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拓思路,继续探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体来讲,该书的突出特色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独特。该书从“四个评价”的内涵出发,对比分析了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即时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与增值评价、区分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区别,并突出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的重要作用,回答了高校思政课为何进行“四个评价”、如何进行“四个评价”等问题,顺应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高校思政课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二是研究方法独特。该书运用IPA模型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哲学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四个评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确定性因素与非确定性因素既相互对立以及在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发生相互转化。独特的研究方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研究提供了“共享”借鉴。三是学术价值较大。“四个评价”是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的必然选择,更加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律,该书通过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下多方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和对思政教学效率的数理分析,立足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建构思政课评价新理念,细化分解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混合式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怎么改”的行动路向。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研究》一书是常青教授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评价的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研究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及体系,其视角、方法独特,是一部推进“四个评价”融入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力作,对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链接地址:https://jxgrb.jxnews.com.cn/system/2025/05/20/020876464.s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