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凸显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使命与担当的高度统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百余年奋斗最宝贵的经验。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排在“六个坚持”重大原则首位,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奠定工业化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和运用这一历史经验,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框架,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最重要的。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党从全局出发,对发展方向、目标、重点、阶段、步骤等进行清晰的统筹谋划和设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需要我们党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我们党应对复杂困难局面,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离开了党的全面领导,其他五项原则就失去了实施的根本依托和方向指引,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排在首位的理论必然。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的根本保证。“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形势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建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比如,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清醒。“十五五”时期,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确保我们能够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统领者和开拓者。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制度保证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余小军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链接地址:https://news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25-11/17/content_9_2341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