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校科技学院正处于闭环管理中,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充足的物资保障,贴心的慰问关怀,令学院师生安全感十足。
在校师生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全员核酸检测事关江西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和全院师生的生命安全,在校师生员工,一个都不能少。”科技学院主要负责人在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群里反复强调、叮嘱。3月17日、20日、23日、25日,学院先后进行了四次全员核酸检测,四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院师生都为阴性。师生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近10000人的核酸检测工作,每次3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
一表在手,洞悉全院
当前,学院师生员工数、生活物质数、防疫物资数、线上教学数、水电气数,数数有表格,时时有更新,切实做到“一表在手,洞悉全院”。充足的生活物质储备是打赢这场“动态清零”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疫情发生后,学院第一时间与属地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保障物资车辆通行证和人员通行证。食堂仓库第一时间储存得满满当当,真正做到“家有余粮心不慌”。虽是特殊时期,但质量不打折。学院要求进货渠道要正规、品质要有保障,要让师生吃得放心。学院利用各种渠道找到可靠货源,实时动态补充物资,确保关键时刻防疫物资拿得出、用得上、数量足、质量优。248名后勤服务、安全保卫人员一直留守在校园、坚守在岗位。他们虽平常,却不平凡。他们都是身处每个转角的最美“逆行者”。正是这些数字,织密了防疫保障网。
我是党员,更应该带头
此次疫情突发以来,学院成立2个防疫一线临时党支部、25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并组建以党员教师为骨干的学生宿舍楼栋关怀与安抚小组,不定时地到学生寝室送关怀、送慰问,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全力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青年教师党员刘茂胜,连续工作15天,每天查看消杀情况、食堂物价、物资储备和开展流调统计,每天都是连轴转。
我们瞬间又满血复活
“科院学工人”每一天都忙碌在线上线下的工作中,所有的工作群和工作“小程序”24小时开启,“5+2”“白+黑”在循环。“返校学生群”“寝室临时负责人群”“隔离学生群”……他们成了手机不离手,时刻切换的“群主”。他们积极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时刻关注学生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状况工作台账、特殊学生群体工作台账,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化身“跑腿侠”为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给每个班召开主题班会,做思想工作,号召大家在宿舍也别忘了学习和锻炼身体……工作很累,同学们的表现却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的眼里满是骄傲和自豪,疲惫的身体仿佛瞬间又满血复活。
“云”教学有“心”意
疫情发生后,全院共有318门课程开展线上教学,246名教师参与线上教学,7525名学生参与线上学习。为了做好“云”教学,老师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用尽洪荒之力!不论是“胡萝卜”板书,还是“露脸”上课,“拼手速”答题,亦或是连麦变主播,老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在“云”课上学到东西。
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保障师生安全,科院学生校卫队志愿者队员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在正常上课时间之余,队员们从早到晚每人每天站岗和巡逻的时间都达到3-4小时。细雨蒙蒙、春寒料峭,夜晚更甚,队员们在校园周边、围栏附近巡护,整整两个小时不停歇。当大家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时,队员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要拍我们,不要写我们,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
抗疫“护胃队”暖心又暖胃
为了保障隔离同学的生活需要,一支支抗疫“护胃队”纷纷成立,确保隔离学生“一餐不落、一个不落”,让隔离学生感受家的温暖。每到饭点,“护胃队”的志愿者们早早就把饭菜送到隔离宿舍门口。“谢谢你们!”一句道谢声从门内传来。志愿者们还不忘调侃式回应:“记得给五星好评哟!”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隔着寝室门响起。送完餐后,志愿者们才去吃饭。“护胃队”每天除了为隔离同学们送一日三餐,还帮助采购学习、生活必需品,让被隔离的同学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充分感受到学院的关心。
一个个瞬间串起了校园的点滴,诉说着师大科院的战疫故事。在这个迟来的春天,这一个个瞬间就是校园里最美的春色。战胜疫情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平芜尽处是春山!
供稿:科学技术学院
编辑: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