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凌晨3时,气温骤降,寒风刺骨,学工部付婧从学校回到家。她静悄悄地打开家门,生怕吵醒正在睡觉的女儿,看着睡着香甜的女儿,一身的疲惫瞬间轻松。
回想这一轮核酸检测,现场组织数万名学生,及时安排调度各学院人员,整个过程像“打仗”一样。17日下午3点左右,南昌全体高校核酸检测通知下达,学工部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进入紧急工作状态。短时间内统筹编排好各学院的检测顺序、场次安排以及精准把控检测速度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在筹备阶段,付婧第一时间到岗,组织学院仔细摸排学生的相关数据,统筹安排核酸检测点人员流量,预估检测时间,做出全员核酸检测分流安排表,提前发给各学院知悉。妥当后,她再带领各学院的学生干部到检测点踩点,要求各学院提供相应的工作预案,同时和教务处协商,把学校的惟义楼和实验楼全部开门进行人员分流。
紧张工作持续到18日凌晨1时,24680位本科生全部完成核酸检测。付婧赶回先骕楼学生事务中心办公室,收集、核查、统计全校各学院的本科生核酸检测数据。她揉了揉两眼,泡了一杯咖啡,赶走瞌睡虫。为保障清醒的工作状态,一天三杯咖啡已经成为常态。“好的,文学院已全部检测。”“再核对下最后的人数……”“好的!我来记一下,2021级学生299人,体温正常人数298人,还有1个发热吗?是哪个年级的叫什么名字?去了校医院吗?现在情况怎么样?退烧了吗?好点了吗?……”一边忙着在总表上填下各学院报来的数字,一边电话和各个学院再次确定。
凌晨2时,再三核准表格数据,核定完23个学院全部数据,明天还要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做准备。付婧起身,放松下胳膊和颈椎,看着办公桌上的材料多而杂,墙面上贴满了量表,工位后方的台面上摆放着满满的台账,这些都是近期工作的记录。关灯,回家。
为打好防疫这一战,深夜先骕楼的灯光依然明亮,凌晨下班已成为付婧等一众学工干部的常态。
休息三个小时,早上6时,付婧早早起床,两岁的女儿还没睡醒,她就奔赴学校,开始新一轮的工作了。三轮核酸检测,每一个过程,每一处细节,付婧和全体学工干部都会思考如何着手优化,如何照顾到大部分同学。
疫情防控是一个整体工作,不仅包括核酸检测,还有疫苗接种和重点地区暂缓返校人员的数据统计,还有常规的日报告、晚查寝、请销假等等……在好几个深夜,甚至于凌晨一两点钟,只要有数据不清晰的情况发生,付婧都会第一时间向负责人打电话问询并着手解决,以确保得到第一时间的答复,认真负责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每晚先骕楼亮起的灯光,不知陪伴他们度过了多少个奋战的深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必须要做好这件事情,每一位学工干部都是‘无名英雄’!”付婧向我们微微笑着说。
本网记者:钟雪艳
大通社记者:孟纯羽 林阳舟
编辑: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