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南昌市红谷滩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动”课程体系建设协同实践项目启动仪式暨首轮培训在红谷滩区红航学校求真楼报告厅举行。该项目由红谷滩区教育体育局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打造,标志着区域在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更标志着“生·动”课程体系建设正式迈入了全区协同、深耕细作的新阶段。

红谷滩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江龙,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利民,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蔡久胜,《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以及江西师范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项目专家组核心成员出席活动。活动由红谷滩区委教体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汪海燕主持。全区教体系统相关负责人、中小学校管理骨干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
江龙在致辞中表示,红谷滩区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此次与江西师范大学的协同合作,是破解区域教育发展瓶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刘利民指出,江西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学科与人才优势,以孙锦明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为核心,深度对接红谷滩区教育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技术服务,助力构建“简练而充分”的“生・动”课程体系,为义务教育转型发展提供高校智慧与方案。

图为孙锦明教授
项目专家组组长、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孙锦明教授介绍,项目将采用“1+4+2+X”模式推进:依托区教师发展中心引领全区课程建设,扎根4所实验基地校开展协同创新,直接辐射2所学校并逐步带动全区若干中小学。他强调,项目将围绕“学科、术科、实科”三科并举与“五育融合”目标,系统推进办学理念更新、行为优化与效能提升。
基地校代表、红谷教育集团绿茵路校区校长刘克群在发言中表示,将珍惜此次机遇,积极承担实践任务,率先探索“生·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为全区项目推进贡献基层智慧。
启动仪式后,孙锦明教授以《基于“生・动”教育理念的“红谷”行动》为题开展首轮专题培训,深入解读课程理念与实践路径,为项目推进厘清方向。
未来,随着“生・动”课程理念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红谷滩区有望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市乃至全省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