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元融合·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66-75期)暨馆校协同共育时代新人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纪念馆、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研讨。

开幕式上,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表示,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通过馆校合作的途径和方式,将博物馆、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肩负政治使命、文化使命、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他介绍,江西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学校紧扣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主题和使命,以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特色研究方向,奋力推进江西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和红色文化育人高地。

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简要总结了自2021年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发展情况。他说,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3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革命纪念馆积极响应加入全国馆校合作联盟,通过“一校一馆”“一校多馆”“一馆多校”跨界合作模式共育时代新人。2022年5月以来,联盟先后推出“革命文物周周讲”20期、“云上微思政课”18期、“元融合·革命文物+大思政课——百馆百校百场讲坛”27期,先后有48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62位明星讲解员讲述65件革命文物故事,邀请77位馆校专家现场点评,在全国产生“跨界双向热效应”。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会上说,全国馆校合作联盟要进一步强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利用革命文物这座精神富矿,在前期取得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构建、完善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机制与框架,推动联盟运作更加规范、高效;要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革命文物所承载的理想信念、爱国精神、光荣传统,激活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要进一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馆校协同育人队伍,推行“双向互聘”与“挂职交流”要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各场馆梳理可供利用的特色资源,各高校申报思政教育需求,联盟进行精准匹配,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活动打造与宣传,扩大联盟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会上公布全国馆校合作联盟323个理事单位名单,举行《走近真迹—全国百馆百校百件纸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图集导读》图书首发式。会议期间举办“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等3个平行分论坛,共有46位馆长、院长和教授们进行学术报告与分享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杨冬权以《用档案和文物讲活思政课》为题,以革命文物见证大时代的视角,解析了历史文献的时代意义、用档案和文物讲活思政的实践方案。顾玉才聚焦《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对革命文物的科学分类、系统保护、在思政课中的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度剖析,强调革命文物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为革命文物系统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学术指引。

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66-75期)讲坛邀请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10座革命博物馆的11位讲解员,分别围绕珍藏的13件革命文物进行讲述。

闭幕式上,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向此次会议承办方江西师范大学颁发了致谢锦旗,并向2025年下半年会议承办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颁发了委托书。朱成山表示,未来,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将继续推动馆校之间的跨界融合、联动发展和合作共赢,不断开拓新时代革命文物赋能“大思想课”建设新局面。
此次会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江西师范大学、常州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萍乡学院联合主办。
链接地址:https://ce.jxcn.cn/system/2025/10/30/02101616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