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资讯

返回页首

【回眸·展望: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五年砺剑铸根基 学科建设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11-03来源:江西师范大学主页

编者按: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攻坚和“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节点,学校上下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双一流”建设目标,蹄疾步稳抓落实,高瞻远瞩绘新图。即日起,学校官网重镑推出【回眸·展望: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专栏,系统展示五年来各单位的改革发展成就、特色亮点与实践思考,并前瞻未来发展路径。让我们在回眸中积淀力量,于展望中凝聚共识,激发奋进动能,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时代华章。




回望“十四五”,学校锚定教育强国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系统推进学科布局优化与高峰学科打造。五年来,通过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在学科扩容、人才引育、平台构建、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以坚实积淀擘画新篇,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五年攻坚结硕果:“十四五”学科建设成果斐然

学科生态持续优化,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学校学科体系实现历史性扩容,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博士点总数达 15个,硕士点覆盖27个一级学科和25个专业学位类别。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科排名稳步提高,A类和B类学科全部稳中有升、其中升档比例达62.5%C类以上学科占参评学科比例提升至68%,学科竞争力显著增强。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总论等4个学科新增跻身ESI全球前 1%,学校ESI1%学科总数增至6个,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学科高峰强势崛起,核心指标实现突破

在整体实力提升的基础上,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聚焦“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四大维度,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学科内生动力,推动学科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在“大人才”建设方面,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成功引培国家级人才8人;同时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10人。学校通过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大的自主权,构建起以顶尖学者为引领、中青年骨干为支撑的高水平学科梯队,为持续涌现重大创新成果筑牢人才根基。

在“大平台”构筑方面,学校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并入选教育部首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虚拟教研室建设点”。这些国家级平台的落地,有力汇聚了优质学术资源,显著增强了学校的科研承载能力与创新条件支撑。

在“大项目”承接方面,省“双一流”学科牵头承担了一系列具有显示度的国家级重大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8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题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8项。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攻克前沿科学问题的扎实能力。

在“大成果”产出方面,省“双一流”学科实现量与质的同步跃升。累计斩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在Nature子刊、《中国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1篇。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突破频现,与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研发的“金紫荆一号06/江西师大一号星”顺利发射入轨并被写入 2023年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维生素B6全连续流合成新工艺”“培南系列关键中间体全连续流酶法合成技术”分别以2000万元、1800万元转让至万华化学集团、富祥药业;“智能微纳连续流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工艺,引领医药化工制造划时代变革”项目入选2025年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成为高校服务产业升级的示范标杆。此外,学科积极发挥智库功能,五年来累计近百篇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或采纳的咨政报告,以“师大智慧”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


 十四五”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大成果”展示(部分)



二、改革创新激活力:三大机制破局突围,点燃发展新引擎

揭榜挂帅”破藩篱,激活科研“一池春水”

聚焦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指标与重点任务,学校以 “揭榜挂帅”模式面向全校学科骨干与团队公开征集项目。最终遴选出158个项目,实施经费“包干制”并赋予负责人充分自主权,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为保障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学校专门成立工作专班,专职负责统筹协调与跟进服务。建立季度调度与年度汇报相结合的常态化跟踪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精准解决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提升学科资源整合效率与管理精细化水平,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扎实落地、取得实效。


 2022519日,学校举行“十四五”省一流学科揭榜挂帅项目签约仪式暨启动建设大会



一院一策”定方向,打造特色攻坚样板

针对5个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摒弃“一刀切”模式,立足各学院发展实际与学科特色,量身定制“一院一策”攻坚方案。通过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聚焦国家级“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大奖项、大服务”等关键指标,推动学科建设精准发力。

同时,通过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大资源投入与政策倾斜,不断激发学科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构建起“学科筑基、人才强核、科研提效、资源赋能”的联动发展生态,让每个学科都能在特色赛道上实现突破。


 2023年,学校出台5个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一院一策”实施方案



学科群”融合聚合力,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

以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大优势学科为核心,学校打破传统学院壁垒与学科边界,组建跨学院学科群,打造“集团作战”的学科建设新范式。

化学学科群整合化工、材料、药学等学科力量,共建“智能微纳连续制造省实验室”交叉平台,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联合历史等学科人员力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高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学科群聚焦“教师教育”核心使命,着力建设“教育大数据与智能教育研究院”,既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又强化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彰显师范院校办学特色。


2024年,学校出台《江西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三、擘画蓝图启新程:“十五五”三大战略绘就发展路径

高峰引领战略:冲刺国家一流学科

举全校之力支持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化学学科聚焦“连续流合成化学”前沿方向,重组建设国家级平台,力争实现国家科技奖、《Science》《Nature》正刊论文等标志性成果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耕“红色基因传承”,打造全国理论研究与传播高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结构优化战略:构建协同发展体系

实施“工科振兴专项行动”,重点布局“人工智能+ ”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实现工科博士点零的突破,提升工科比例和应用学科贡献度。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淘汰低效学科方向,新增一批校级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形成“基础学科强基、应用学科增值、交叉学科破局”的学科生态。

机制创新战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构建“绩效导向、动态调整”的资源分配机制,将学科建设成效与学院资源配置、干部考核直接挂钩。推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建立“校--学科点”三级联动体系,实施“目标倒逼、年度考核”推进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从赣鄱大地到全国舞台,学校正以“十四五”的坚实根基为起点,在“十五五”新征程中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全体师大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锚定一流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时代答卷,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强劲师大力量。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一审一校:钟雪艳

二审二校:曹琪

三审三校:王一喜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