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元融合·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66-75期)暨馆校协同共育时代新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革命纪念馆、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融合,共育时代新人,围绕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校党委书记朱小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主持开幕式。

朱小理在致辞中指出,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通过馆校合作的途径和方式,将博物馆、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肩负政治使命、文化使命、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我校紧扣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主题和使命,以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特色研究方向,坚持深挖革命文物资源与深化理论研究相结合,坚持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践,为奋力推进江西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和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建设作出师大贡献。

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朱成山简要总结了自2021年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致辞,并以《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为题作主旨发言。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以《用档案和文物讲活思政课》为题作主旨发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裴鸿卫、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海燕、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旅游处处长孙鹏等领导与专家,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革命文物赋能“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和积极成效。
会上还同时举办了“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3个平行分论坛,共有46位馆长、院长和教授们分享了研究成果。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江西师范大学、常州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萍乡学院等联合主办。会议还公布了全国馆校合作联盟323个理事单位名单,举行了《走近真迹—全国百馆百校百件纸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图集导读》图书首发式。

供稿: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汪春翔 董盼盼
摄影:赖江华
编辑:李雅茹
一审一校:钟雪艳
二审二校:曹琪
三审三校:王一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