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庆钟位于图文信息中心顶楼钟楼。乘电梯至8楼,再登一层,见仿古长廊,尽头便现巨钟。钟钮为吊挂式,以传统文化狮子造型。钟外可撞击,正中设“撞击点”。钟楼建筑面积为248平方米,其中钟楼140平方米,长廊108平方米。钟楼利用力学原理,采用钢结构制作,顶部为八根钢骨,穹隆式网状结构与底部钢架相贯通,形成回力。全部钢架均采用仿腐木外包,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使整个建筑凸显生态之美。
淡古铜色青铜大钟宏伟壮观,钟肩高,下口直径,重近2.76吨,距地面约,采用精铜材料制作,钟声浑厚悠扬。正面铸铭《大钟铭并序》,计512字,叙述了我校70年发展历程。《大钟铭并序》为著名学者、我校文学院老教授刘世南先生所撰写。
校庆钟由江西新闻出版集团、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捐资50万元铸造,于2010年8月5日运抵瑶湖校区,并吊装就位。
附:大钟铭(并序)
一九四〇年,即日寇侵华之第四年,江西国立中正大学崛起于抗战之烽火中,与民族同其休戚。虽播越草野,而业绩彪炳,遂跻身于全国一流大学之列。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改校名为南昌大学,建新校区于南昌市青山湖畔。一九五三年,后改为江西师范学院。至一九八三年,又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名虽屡易,而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之学统与文脉,固前后相承,未当一日绝也。且作始也简,其后则宏扬光大,由中正大学时之三院九系,至于今,其为学院者二十五,全日制本专科生四万余,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千余,成人高教生一万余。七十年中,为国输才凡十余万人。其最卓荦名世者,则有文化巨人胡先骕校长、目录学家且成国殇之姚名达烈士,其他杰出之士,盖不胜指屈焉。江右文风,素称鼎盛。吾校远承宋明书院之风,近绍中正大学之绪。改革开放以來,世平道明,于斯为盛,皇唐之世,无以加兹。行见舒化扬名,董文显德。爰铸是钟,以铭功镂绩,昭示来兹。庶几百行兼苞,文武并骛,扬我前徽,辅斯盛世。其铭曰:
蝦夷薦食,上国危亡。乘时敷教,崛起西江。焕此横舍,以翊新邦。历年七十,術德煌煌。良材美茂,易制珪璋。铭功述德,无射是将。虞倕法懿,旷宇声扬。金振玉叩,韻溢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