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的肖慧萍,去年从福州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工作,同样获批江西省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这个暑假,她也留校继续新型钨多酸团簇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原本自己入职时刚好错过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时间,省级的也还没发通知,心里很着急,当听说科技厅有这个项目的时候就第一时间申请了,并在今年3月拿到第一笔科研经费。”作为一名“95后”博士,肖慧萍对江西省的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颇感惊喜。
本就专注于稀土、钨金属相关研究的肖慧萍在江西这个矿业大省找到了“用武之地”,再加上这里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也让她能够沉下心去思考,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
翻看他们的申报材料还有特别发现:项目书就几页纸,重点包括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预期目标等内容。肖慧萍认为,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项目书很精炼,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在写材料上,是真正为科研人员考虑。
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兼外国专家局局长陈炜蓉表示,为让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轻装上阵”,在项目管理上,全面实施承诺制、备案制,减少过程管理,同时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允许他们在项目实施期内自主调整研究任务不超过三次,助力他们选准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走好科研“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攀高峰、敢蹚无人区,相关文件也明确,对因研究任务的方向不可行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未实现预期成效或研究任务以失败告终的,按照尽职免责相关规定执行。
投入就要产出,适度宽松也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江西省科技厅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开展中期评价,倒逼用人单位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跟紧一点”,并对项目资助期满后综合绩效评价“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纳入“白名单”接续培养。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宋德雄看来,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给科研“青苗”温暖土壤,多一点支持、包容,没准今后就创造巨大产出。
从“人才强省战略”出台到“青九条”颁布,再到“科技副总”专项计划、优化实施“赣鄱英才计划”、人才评价坚持“破四唯”,江西这些年来求贤若渴、广纳英才,正转换为适才兴业、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这里让年轻人敢于追逐‘情怀’和‘热爱’”“让外地来的博士感受到被认真对待”“希望尽快转化,解决实际产业问题”……在探索未知中坚守本心,来自江西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真实感受,证实了这里不光有安放理想的温暖归属,更有破土而出的无限可能。
此刻他们正奔向星辰大海,这群年轻人值得更多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