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安源,草木葱茏,涌动着蓬勃的青春力量。近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以“重溯安源星火路,赓续苏区奋进魂”为主题走进萍乡安源区,通过互动教学、红色研学、乡村调研等方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既是高校学子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的生动课堂,也是安源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实践成果。
深挖红色富矿,擦亮安源品牌
实践队调研组先后走访秋收起义纪念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丹江街吴烈将军广场、五陂镇五陂村“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故里、安源镇张家湾村“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学点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在青山镇源头村高自立故居,实践队员们通过实物档案感悟革命家风范,该基地自2020年获评“省级红色名村”以来,已接待学习团队超10万人次。
安源区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复原了安源党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总平巷、扩红台等一系列革命旧址,创作沉浸式演出《风从安源起》、儿童舞台剧《红领巾摇篮》等优秀剧目,通过举办红色讲座、开展现场教学、重走革命路等形式,将这一批国保省保单位转化为教育资源,形成一条具有安源特色的精品教学路线。
聚焦产业转型,把脉乡村新貌
实践队调研组还深入高坑镇王家源村、五陂镇五陂村、安源镇安源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专题调研。在曾因资源枯竭陷入困境的王家源村,队员们实地考察肉羊养殖基地项目,记录“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的鲜活案例。在安源辣椒智慧种植基地,学生们详细了解了多个特色辣椒品种的选育过程、智能化种植技术及市场化经营模式。
实践队员参观荷树坪肉羊养殖基地(宁志海 摄)
安源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质,通过设立产业扶持基金,着力培育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丹江村“党建+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五陂村宋侃夫红色研学基地的“红绿融合”实践,以及辣椒等特色农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发展路径,让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的澎湃活力。
筑梦童心港湾,情暖社区课堂
在安源区后埠街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队教学组开设的“梦舟课堂”备受青睐。实践队员以红色故事分享、红色电影赏析、《国家》手语操展演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树立家国情怀;以防溺水、防诈骗、消防安全等主题,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以手工DIY、物理小实验、玩转数学等趣味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实践队员发挥专业特长,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将知识传递到社区,联动社区协同育人。
实践队员与小朋友进行《国家》手语操展演(贺少鹏 摄)
安源区将高校资源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全区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青春服务矩阵”,积极承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开设“假日课堂”等公益项目,创新“订单式”服务模式:社区“点单”儿童关爱需求,高校“派单”专业团队,暑假期间全区开展服务420余场,惠及儿童6000余人次。(赖天祺 张晋纬)
链接地址:https://jx.cnr.cn/fz/20250713/t20250713_527259441.shtml